实践教学中心“整合医学,传递健康”志愿者团队深入多地基层,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8浏览次数:10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社区健康建设,近日,实践教学中心“整合医学,传递健康”志愿者团队在上海、贵州多地开展了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上海多个活动中心及贵州社区与医院,团队成员通过图文展示与通俗讲解,生动讲解了中医对中暑的认识和科学防暑降温方法,并着重强调藿香正气水的适用场景与禁忌,提醒居民避免误用;同时,现场演示了简单易学的八段锦养生功法,耐心指导居民掌握动作要领,感受传统导引术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魅力;此外,志愿者们还现场演示艾灸、刮痧、点穴等非药物疗法并手把手教学,使居民零距离感受中医外治法的独特效果。活动现场还设立了义诊咨询台,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基础诊疗服务。

01.中医防中暑科普——谨防误用藿香正气水

志愿者团队深入上海南杨社区、上海徐汇区残联、贵阳云晖社区和贵阳武警总医院等地,生动科普中医视角下的中暑辨治要诀,以切实行动展现科学的中暑处理方案。中暑绝非饮用藿香正气水即可解决,关键在于准确区分阳暑与阴暑。许多人未经辨别盲目服用藿香正气水,反而加剧了不适症状。通过志愿者的科普,大家逐渐明晰:烈日暴晒后切忌服用藿香正气水;唯有因久处空调房、过量贪凉饮冷引发的阴暑,才适用藿香正气水。后续,团队计划携手医疗机构推出线上课程,进一步扩大科普覆盖面,让更多人掌握中医防暑智慧,为夏季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02.八段锦教学强健体魄,传统养生彰显实力

在上海南杨社区与上海健康医学院老年大学开展中医八段锦推广活动,志愿者带领社区老人习练八段锦功法。八段锦的八个招式在中医学中至关重要,能有效调理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并通过上举动作充分牵拉三焦经,显著优化气血运行,对精神萎靡、易感疲乏及嗜睡人群尤为适宜。中医强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此动作通过强化循环,重新调和与平衡人体气血运行。参与者通过持续习练,身心逐渐澄澈宁静,深切体悟到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养生智慧。

03.中医非药物疗法暖人心,手把手传艺授真经

志愿者团队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于贵阳云晖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助力社区居民掌握艾灸、刮痧、推拿等常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居民们专注聆听,在志愿者一对一辅导下认真尝试,遇疑即问,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习热情。一位参与学习的老人感慨道:"以前只知道中医好,但不知道怎么用,今天总算学会了几个在家就能做的保健方法,太实用了!"通过细致入微的实操指导,志愿者们不仅传授了中医技艺,更将"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和简便验廉的中医养生方法送到居民身边,让传统医学的温暖浸润人心,真切实现了"传递健康"的初衷。

04.普及实用中西医急救知识,组织专业现场义诊活动  

面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态势,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抵达前该采取哪些关键措施?志愿者团队不仅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更重点推介了中医急救方案——当患者昏迷不醒时,刺激内关、极泉、涌泉、人中、十宣等穴位可发挥重要作用。志愿者特别提醒:中医急救虽能争取宝贵时间,但必须同步拨打120寻求专业救助,避免延误治疗。通过反复模拟演练,居民们信心倍增,纷纷表示:"这些方法简单易学,关键时刻真能救命!"此举不仅填补传统急救知识空白,更彰显中医"急救即养生"的智慧,为社区健康筑牢防线。

在贵阳云晖社区的义诊活动中,志愿者团队在导师带领下耐心解答居民疑问,依托当地名中医资源开展本土化科普。活动不仅深化了中医"急救即养生"理念,更通过真实案例分享,让居民切身感受传统智慧临危救急的实战价值。



   通过在上海、贵州地开展的系列医学社会实践,团队累计服务社区老年人逾千人次。调研发现,逾半数老年人对中医知识掌握不够系统,超过80%的老年人强烈期盼后续中医知识普及。该暑期实践显著提升了公众健康素养、自救互救能力及中医文化认同,获得居民高度赞誉。未来团队将深化医疗协作机制,拓展线上课程辐射范围,持续深化"未病先防"理念推广,助力社区健康长效建设。同步推进教学模式向偏远地区延伸,使中医非药物疗法惠及更广泛人群,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